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理想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方,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坚韧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 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行,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1.会写“络、锤”等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爱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概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月似钩)(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