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网”打不尽的文学一“网”打不尽的文学 桫椤 王文静 桫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工程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特约讨论员,多次担任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网络文学排行、推优等活动评委。 王文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首届网络文艺批判人才培训项目;文艺评论文章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评论》《中国当代文学讨论》等,获第四届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杯年度推优作品、第十三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等。现为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其实是个伪问题 王文静(以下简称“文静”):桫椤老师,很兴奋和您就网络文学的话题进行沟通。网络文学自上世纪 90 年代进入公众视野后,一直面对着网络文学是否是“文学”的论争。您怎么看待网络文学中的文学要素和技术血统? 桫椤:谢谢文静!正好前段时间看到你讨论网络剧的成果获得了 20XX 年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杯年度优秀作品。很多网络剧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的,今日我们谈网络文学,相当于你从网络文艺的“下游”溯到“上游”来了,这很有趣。 长久以来,人们惯于把网络文学说成“一种新的文学样态”,其实现在哪里还新?!诞生二十多年了,一代人都成长起来了,不新了。对于网络文学是否是“文学”的争论其实是个伪问题,它肯定是文学啊!尽管它被人们用“网络”加以限定和修饰,但它的文学属性并没有被抛弃,它是在网络上生成和传播的文学。 在网络文学中,“网络”有两重含义,一是技术意义上的网络,它为文学提供媒介平台;二是文化意义上的网络,它为文学提供生成语境,是文学的一种话语方式。在经典思维模式下,存在一个不变的、恒定的、本质化的“文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种东西,“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熏陶下形成的文学观就是这样。用这个标准去衡量网络文学,内容、形式、功能等变化太大了,觉得“文学性”被弱化了。但这种观念是有缺陷的,用一个概念去框定现实,等于你有多大的鞋我就得有多大的脚,怎么可能?哪里有不变的“文学”这种东西?文学史上有“雅俗”二分的说法,诗赋这些雅化的文体是文学,不能说杂剧、小说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俗文学就不是文学。网络文学是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学、通俗文学,这一点基本是学界的共识。从文学本体上讲,“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用审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