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VIP免费

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_第1页
1/4
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_第2页
2/4
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 李傲 当毛乌素沙漠即将“消逝”的消息传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的郭成旺一家格外兴奋,因为他们一家四代治沙的故事正是无数治沙人唤醒这一片死寂土地的缩影,他们把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这片黄沙上,几代人为着“人进沙退”的梦想接力传承。 建房搬进沙漠生活 毛乌素沙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沙漠,几千年前,毛乌素也是绿色盎然、牛羊成群、生机勃勃的景象,匈奴民族还曾在这附近定都。但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土地不加节制地开垦以及战乱,当地生态逐渐被破坏。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演变,再加上气候变迁,自唐代起,毛乌素地区逐渐荒漠化,慢慢变成了茫茫大漠。也正因如此,毛乌素沙漠被称为“人造沙漠”。 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市林木覆盖率只有 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 120万亩,沙区.仅存的 165 万亩农田也处于沙丘环抱之中。6 个城镇、412 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 5.3 亿吨,占中上游人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牧场沙化、盐渍化、退化严重,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榆林人开始积极建设防风林,拉沙造渠,进行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直到 1984 年初,国家鼓舞个人承包治沙,住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的郭成旺成了承包人之一。 1921 年出生的郭成旺,听到承包治沙消息后,把两个儿子叫到一起,决定承包离家 15 公里外的一处荒沙地,并先签下了绿化 1 万亩的治沙合同,随后慢慢扩大治理范围。这开始了他艰难的治沙生涯,也开启了一家 4 代 36 年的治沙时间。 郭成旺的孙子郭建军回忆说:“我们第一次去到承包的荒沙地,没有看到一棵树也没有一棵草,一眼望去,全都是黄色。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985 年春天,郭成旺拿着自家的全部积蓄 1200 元和借来的 4000 元。这5200 元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郭成旺跑遍了全县 8 个林场,买下了 5 万株树苗,带着一家老小正式向沙漠进发。 起初种树的成活率非常低,郭建军说:“风沙太大了,当天栽好的树,经过一夜大风后,树苗基本全被吹倒了,爷爷也不怕辛苦,他有股子倔劲,就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继续种,直到把树种活为止。” 经过三年总结经验后,又请教当地技术员给他们]做专业指导后,树木成活率开始提高了。 为了节约时间成本,郭成旺一家刚开始是在沙漠里临时搭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家四代治沙-当代植树人的愚公移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