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小学老师参加教科研常见的问题及建议中小学老师参加教科研常见的问题及建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小学教科研已进行了 20 余年,特别是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科研更是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也明确指出:“树立系统培育观念,推动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做一个科研型老师”已成为广阔中小学老师崇高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讨论这条幸福道路上来。”魏书生讲:“一个老师若长期不进行课题讨论,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育产生疲乏心理,职业倦怠,教育教学就会进入一团死水的困境。”“让每一位老师都能真正地参加到教科研中”[1],“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他们的行走方式,优化了他们的生命状态,使他们不断走上事业的高峰,真正体验为师从教的尊严感,感受到专业成长的欢乐和幸福”[2]。那如何帮助中小学老师参加教研,是教育理论讨论和实践层面值得关注的问题。鉴于此,笔者通过听、看、访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学老师参加教科研状况展开调研分析。 一、 中小学老师参加教科研常见问题 笔者先后对 X 市 15 所中小学校 472 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和部分老师进行座谈讨论及个别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主动参加教科研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参加科研意识不强 老师教科研意识的强弱与对教科研价值的认识及自身教育科研素养紧密相关。在“您的科研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在哪?”一题中,5.43%的老师回答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6.72%的老师回答是“只在具体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才体现”;47.39%的老师回答是“间或体现一下”;21.29%的老师回答是“上级检查时才有”;还有 19.17%的老师回答是“从没有体现过”。在“老师的职责是什么?搞教育科研对教学有用吗?”一题中,有六成以上的老师片面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理解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科研与自己无关;两成以上的老师则认为,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仅有 10%左右的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参加教科研,才能够提升教学水平。虽然这 10%左右的老师能够认识到老师参加教科研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行动上仍有忽视教育科研的现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