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曹文轩现象”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从“曹文轩现象”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 在当代文坛上,曹文轩以其多重身份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将两部著作命名为“文学现象讨论”,却似乎未曾料到自己会被文学界、出版界当作一种“现象”来加以讨论。提起曹文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儿童文学、“成长小说”作家,其次会意识到他身为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也许还有不少人知道他身兼多重文学官员身份;资深影迷可能了解他在电影编剧方面的成就;而他近年来担任“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力推韩寒等 80 后写手、提倡“儿童阅读”“分级阅读”的种种举措,又使他俨然成为一位青少年语文(文学)教育专家,成为众多中小学老师、学生和家长追捧的对象……曹文轩已经成为讨论中国文坛现状时不能绕过的人物,但多年来学术界对“曹文轩现象”的关注还只是局限在作者的某(几)部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的成绩上,未能深化考察这一现象背后的丰富内涵,尤其是它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特别意义。 在笔者看来,由于曹文轩的多重复杂身份,考察他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关系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这些角度主要包括:作为作家、学者、批判家的曹文轩的文学观与经典观;曹文轩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策略;曹文轩是如何以学者和批判家的身份参加经典化的。 一、曹文轩的文学观与经典观 曹文轩的文学观与经典观历来都是人们争议的热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挑拣出他文学观与经典观的“关键词”,例如“纯美”“感动”“审美”“形而上”“悲悯情怀”等等。他自称“在理陛上是个现代主义者,而在情感和美学趣味上却是个古典主义者”。有评论家指出,“曹文轩的小说以其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著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他追求艺术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了西方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他的创作也因此被视为当代文学“古典美”的典范。然而,他对于当代文学的一些偏激看法也屡屡遭到非议。例如,他反复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调并怒斥当下中国文坛的“粗鄙化”倾向,认为“文学不能转向审丑”,“文学不能缺少美的特质”,并且将新时期文学总结为“粮食”与“房子”两大主题,追问作家们“我们可曾想过,这粮食问题与房子问题总有一天是要被解决掉的吗?如觉得文学确实不能这样太形而下,便应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力图寻找到形而上一些的东西(如人性等)”。这样的文学观无疑极大地影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