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生命伦理视角看现代公民精神建设从生命伦理视角看现代公民精神建设 【摘要】从生命伦理的角度来看,西方公民概念的主要旨趣在于对自由、平等、契约、法治和天人分立等价值目标的追求,而中国公民理念的主要旨趣在于对自觉、奉献、自律、德治和天人合一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在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本着平等开放的精神、实行扬弃的态度来培育现代公民精神。 【关键词】公民 公民精神 生命伦理 培育 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从生命伦理的角度来看,公民概念(理念)本质上是对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定位与诉求。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境遇造就了不同的公民概念,它们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新的时代境遇中,我们应当本着平等开放的精神,实行批判性继承与进展的态度来培育现代公民精神。 西方公民概念的主要旨趣 西方公民概念主要历经了“城邦公民”、“臣民”、“市民”和“现代公民”等历史形态的流变过程,其间可谓变化多端、进展曲折、异彩纷呈,但是其主要旨趣可以大略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与自身关系方面,“自由”被视为西方公民的主要价值目标。“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深切地表达了西方公民追求自由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在古希腊时期,“公民指的是为了依照德性的生活,有能力并同意进行统治和被人统治的人”,①公民活动被视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追求灵魂卓越的自由活动。但在古罗马时代,公民概念慢慢地开始从较为积极主动的“政治公民”转向较为消极被动的“法律公民”。到了中世纪,公民甚至直接异化为“臣民”,公民自由则相应地异化为对外在王权的顺从和神权的归依。因此近现代以来的城市自治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等无不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统治为目标,并且逐步将公民的自由建立在财产和法律的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础上,金钱越来越成为获得自由的基本条件,法律越来越成为享有自由的基本保障。纵观西方公民自由观的进展历程,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公民自由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但在将自由视为公民的一种至上性权利这一点上基本上可以说是共通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西方的公民自由表现出一种从强调个人内在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逐步走向强调超越外在束缚与阻碍的消极自由的趋势。 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天人分立”是西方公民自然观的主流意识形态。从德尔斐神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