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隧道建模助手使用详细说明 一、“一般”选项卡 对话框中可以定义隧道截面形状、初始应力场岩层特性及基本岩层材料等,开挖方法中提供了全断面开挖和四种台阶式开挖法及导坑法开挖等方式,里面选项多为常规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二、“喷锚”选项卡 “喷锚”选项卡内可以定义喷射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中隔墙喷射混凝土特性、锚杆材料特性及隧道断面周围锚杆的数量,长度及锚杆单元划分数量等,此界面上选项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各个参数较为容易明确定义。 三、“挖掘”选项卡 “挖掘”选项卡内可以定义开挖是采用单向还是双向,可以定义隧道开挖总长度及每次开挖进深及锚杆的位置等,其中“黄色覆盖区域”内的 30@0.5,19@1,30@1.2 代表隧道开挖过程中前 15 米每次进深 0.5 米,分 30 步开挖,中间 19 米每次进深 1 米,最后 36 米每次进深 1.2 米,在绿色覆盖区域内同时可以对每个开挖步的单元划分的数量进行定义,比如在一次 0.5 米的开挖过程中,这部分土体在划分网格时候是按照3 等分进行划分的。关于荷载分配的问题指的是荷载释放系数这方面的内容,具体请参照理论手册 3 施工阶段分析部分内容。蓝色区域内可以定义锚杆的位置,包括程序自动定义和用户定义两种方法,当采用用户自定义时候可以在间距选项内自己随意定义,也可以在下面表格内进行更改。 四、“网格”选项卡 网格选项卡中“深度”代表地基部分(蓝色网格部分)厚度,底部范围和侧向范围根据相关经验而定,一般底部边界适当即可,左右边界尽量维持在 5-6 倍 D 左右,strata1,strata2 数值是相对基准标高而言,相关点绝对坐标在 strata1,strata2 数值基础上减掉基准标高值。例如基准标高值为 10,则可以理解为地层 1 的厚度减少 10,然后地层 1 上边界及以上部分节点坐标均减小 10。关于地层的定义:x(m)是指沿着模型宽度方向的坐标位置,Value(m)是指不同 x(m)点对应的标高,z(m)是指沿着开挖方向的坐标位置,offset(m)是指不同的 Z(m)点的值,其值为相对于x(m)=0 时候 Value(m)值的变化率,其值存在正负。地表的定义类似于曲面建模中的格栅面建模功能,详细介绍见格栅面介绍。后面关于网格尺寸控制自己把握,机器配置好些网格尺寸可以小些。 五、“结果数据”选项卡 关于结果数据选项卡内容这里不做详细介绍,该部分内容只是告知具体的输出指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