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写在课前的话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熟悉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及临床分期;掌握不同时期梅毒的治疗方法;掌握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梅毒免疫学反应;掌握梅毒血清学实验的原理、特点及各自优缺点;掌握先天性梅毒和神经梅毒的诊断方法。一.梅毒概况及临床分期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样,且时隐时显,病程较长。梅毒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及粘膜,晚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侵犯心脏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另一方面,梅毒又可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主要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次是垂直传播。随着梅毒在人群中流行率升高,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日益上升,并伴随着包括诊断、治疗、阻断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第三,输血传播。输血传播曾经是梅毒重要的传播方式。但随着血液筛查的广泛开展及输血的减少,梅毒经输血传播已很少发生。但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梅毒仍然是输血安全的威胁。临床分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单个、无痛性的硬下疳,通常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3 - 4 周出现;二期梅毒:一期梅毒不经治疗,梅毒螺旋体在几周到几个月后会播散到血液中,引起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发热、淋巴结病、弥漫性皮疹、生殖道或会阴湿疣等。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三期或晚期梅毒:在最初感染的数年至十数年后发生,可累及任何器官,常见梅毒瘤性梅毒、心血管梅毒以及神经梅毒。隐性梅毒:无症状但梅毒血清学试验呈阳性。分为早期隐性梅毒(病程一般在一年以内)和晚期隐性梅毒(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二.梅毒的治疗非口服途径的青霉素可用于各期梅毒的治疗。早期梅毒的治疗首选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 单次肌肉注射。对青霉素过敏者,替代治疗方案有强力霉素,口服,每次100 mg,每日 2 次,持续 2 周,或四环素,口服,每次 500 mg,每日 4 次,持续 2 周。早期隐性梅毒的治疗方案与早期梅毒相同。晚期隐性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每周一次肌肉注射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持续3 周;对青霉素过敏者,替代治疗方案有强力霉素,口服,每次100 mg,每日 2 次,持续 4 周,或四环素,口服,每次500 mg,每日 4 次,持续 4 周。合并 HIV 感染、梅毒瘤性梅毒、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