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摘要:植物病原菌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已引起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抗药性病原菌的抗药性机制,抗性治理两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病原菌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关键词: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是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病原物, 由于遗传变异而对药剂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现象。群体中抗药性菌株的频率和抗药性程度达到某一水平导致药剂常规使用剂量下的防治效果下降或失败, 说明此时田间病原菌可能已出现抗药性[1]。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对杀菌剂抗药性推荐的定义是, 遗传学为基础的灵敏度降低,特别是随着高效内吸选择性强的杀菌剂被开发和广泛应用,杀菌剂抗性越来越严重和普遍,成为制约化学防治措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 大部分杀菌剂的抗性风险都很低, 如铜、硫制剂等。1966 年 Noble 等人发现麦类核腔菌对有机汞制剂,引起柠檬腐烂的指状青霉对环烃类杀菌剂联苯产生了抗性, 但是抗性问题还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直到具有特异性作用方式的高活性化合物被开发出来以后,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问题才变得日益突出。 据统计,植物病原真菌四大真菌亚门中多达近百种真菌对杀菌剂有抗药性发生。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植物病原菌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为杀菌剂的开发和抗性治理提供参考。1 病原菌抗药性机制1.1 病原菌抗药性的遗传机制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可以由染色体基因或胞质遗传基因的突变产生。因此,可以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分为核基因( nuclear gene) 控制的抗药性和胞质基因( cytoplasmicgene) 控制的抗药性。植物病原真菌对大多数杀菌剂的抗性属于前一种情况 ; 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抗药基因, 目前已知的主要位于真菌的线粒体和细菌的质粒中 , 真菌对少数药剂和细菌对大多数药剂的抗药基因属于这种情况。对于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又可以分为主效基因( major-gene) 抗药性和微效多基因 ( poly-gene) 抗药性[1]。1.1.1 主效基因控制的抗药性主效基因抗性可分为单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 即单基因 ( single-gene) 抗性, 和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 即多基因 ( mult-i gene) 抗性。对于单基因抗性 , 通常存在一种复等位基因抗性( multipleallelicresistance) 的情况 , 即该基因座位上不同的碱基位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