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教材首先讲述了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然后重点阐释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本节内容知识比较抽象,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和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尽量遵照“抽象知识形象化”的原则。在讲太阳高度的时候,教材中没有太阳高度的概念及其图像,只有简单的描述。 教师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对太阳高度的直观感受, 然后加以多媒体图像及动画的展示,帮助其理解。 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学生日常生活比较熟悉并且容易理解,但是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学生感受不深,需要我们教师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借助多媒体的展示, 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规律。这比教师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要印象深刻。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应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和事例和之有关,并列举事例 (如建筑物采光,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等) 进行分析讨论, 使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地理的情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结合示意图和多媒体演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联系实际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季节分布规律)四、教法: 探究式、启发式教学五、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多媒体播放“麦当劳户外创意广告”画面,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引入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得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说出太阳高度的概念,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再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回忆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多媒体投影出示意图)H 2 【教师提问】:如果在一个球面上某点太阳高度如何定义呢?任意选择球面上的一点, 让学生探究如何表示该点的太阳高度。学生也较容易的得出:此时的太阳高度是经过该点的曲面的切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教师点拨该切线实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