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高职语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讨论关于高职语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讨论 摘 要: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常常提到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教学。同时,科学与实践的整合教学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科学和实践的综合教学讨论中,论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是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有用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具有以下的基本内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理论、实验、实践培训和其它教学内容;教学、听、实验、操作等形式的教学集成实施;统一分配教室、实验室和培训场所等教学条件;对知识、技能、素养等的综合训练,交替地进行理论与实践,形象、抽象思维交替出现,形成了整合知识传递、能力培育与教育的课程模型。 一、高职院校汉语课程的现状与教学反思 为了加强对母语的认识和培育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学院向所有的学生提供大学语文课程后,许多高校相继对该呼吁作出了反应,并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然而,高等职业学院的高等学校课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当前,在人们的观念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就应该是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受到功利主义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大部分大学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技能课程的设置备受关注,大学语文课往往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还有一些并不开放的中国的大学课程设置体系中,砍掉所有语文课,只开设商业写作课,以此来替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这样的课程,关于大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育根本无从谈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学校因素 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中国大学的语言课程几乎没有重视。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院校转型而来,对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不甚重视。首先,在大学语言课程安排中反映的具体表现是更随意的,往往是随意开设或取消课程安排。或者即使有语文课程的安排,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假如就业需要文字表达能力,则只安排与就业相关的写作课程。假如就业需要雄辩能力,则安排演讲和雄辩课程,但是这样的安排缺乏全面和系统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