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VIP免费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_第1页
1/5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_第2页
2/5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_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_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摘 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特征及两 者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方 法 : 使 用 功 能 失 调 性 状 况 评 定 量 表(DysfunctionalAttitudesScales,DAS)对缓解期的 66 例双相情感障碍及 56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 60 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1)抑郁症组的 DAS总分以及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和认知哲学因子分(163.8±32.9、18.4±4.8、19.3±6.1、20.2±5.8、21.0±5.5、23.8±6.1、19.0±5.2)与双相情感障碍组的 DAS 总分及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因子分(142.5±27.5、16.8±4.6、17.3±5.7、18.0±5.0)均高于正常人对比组(总分:129.4±18.4,P<0.05 或 P<0.01)。(2)抑郁症组 DAS 总分,以及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和认知哲学等因子分值高于双相情感障碍组(P<0.05 或 P<0.01)。结论:(1)部分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2)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有可能重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认知心理学;病例对比讨论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XX)011-00759-03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Beck A)在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他认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sche-ma$)。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或态度,图式形成之后相当稳固,通常不予表达,可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存在于潜意识内,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改和补充。贝克认为,抑郁症患者早年形成的这种潜在的认知结构,使他们倾向于过多地采纳消极的评价和解释事件方式,构成了抑郁症的易患倾向,在抑郁症的发生进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支配抑郁症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临床上也将它们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dysfunctional attitudcs),可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51nctionsl Attitudcs Scales,DAS)加以评估。目前国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比较-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