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运行机制讨论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运行机制讨论 摘 要 合作共建产业园又称产业合作园,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进展模式,其通过异地合作实现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带动产业进展。但是,我国的产业合作园普遍存在着运行机制的问题,如产业合作园运行过程中的责权利划分等问题。本文以三个产业合作园为例,总结了国内产业合作园运行机制中的一些先进经验,提了一些经验启示。 关键词 合作共建 产业园 运行机制 一、引言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进展的龙头,是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产业合作园是我国产业园区进展中的特有模式,合作建园的初衷是通过制度空间的建构,实现各要素的有效聚集,比如产业聚集、资本聚集等等,并通过产业合作园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的进展和繁荣,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进展。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合作建园解决了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聚问题,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我国的产业合作园普遍存在着运行机制的问题,如产业合作园运行过程中的责权利划分等问题。限于篇幅限制,本文针对运行机制的讨论仅从产业合作园的决策机制(事)、约束机制(权)、进展机制(钱)、激励机制(人)四个方面来表述。 随着各地经济的进展和繁荣,我国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产业合作园,以高新区为依托,通过异地合作实现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如上海和江苏等地做了大量探究。异地合作园区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带动不同地区共同进展。本文将以三个产业合作园为例,介绍国内产业合作园运行机制相关经验。 二、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运行机制相关经验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一座国际产业合作园,是由中国和马来西亚政府牵头 ,利用钦州港的区位优势所建立的一座产业园区,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两国之间港口贸易的快速进展,并且想借此建立中马物流园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具体体现在:第一,管理方法创新。该园区成立之后,就建立了工作质量衡量标准—入园企业满意率 100%,并以此标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该标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首先,管理架构行政化。根据传统政府职能来设置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是有自治区和钦州市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能够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解决各种行政问题。其次,园区管理职能经济化。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整个园区运行的基本出发点,任何行政职能设置和管理均围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