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凝聚 一、国家结构与民族类型 在历史上,民族与国家从她们诞生伊始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民族的伟大每每表现为她所在国家的灿烂辉煌。绵延不断的悠久中国历史表明,民族类型是由国家形态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族类型。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经历了由距今五千年到四千年前的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的“部族国家”,进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的“华夏民族国家”,再进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此相对应,中华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也经历了“部族——华夏民族——汉民族——中华民族”的演变。 1.部族与单一制的部族国家之关系。所谓部族,是历史上比部落更高层次的、更大范围的、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内部各部地理位置相连(起初各部分地理位置相连,其后某部亦可迁徙迁出)、带有血统特征(如姓族或族的谱系)的族共同体。部族既存在于原始社会的后期,亦存在于古代国家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后期的部族是由具有亲缘关系的各部落或酋邦或部落集团所组成;古代国家时期的部族可以建立部族国家。 从民族形成视角看,颛顼、帝喾、尧、舜、禹时期的国家属于部族国家。部族国家的特点是国家的民众或主体民众属于某一部族,也就是文献中所说的姬姓、姜姓、子姓、祁姓、姚姓、嬴姓等姓族。因而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血缘关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有时国君之名与部族之名可以重合;国家的最高保护神也是部族祖先神(部族宗神)。甚至在有些时候,部族可以等同于国家。但由于部族迁徙等原因,也使得同属一个部族的人们可以建立若干小国家。对于部族国家,笔者也称之为邦国或都邑邦国,这是早期国家中较原始的形态,所以,部族国家的出现是与国家起源联系在一起的。 部族国家的时代,与距今 5000—4000 年前的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相对应。这一时代呈现出邦国林立和族邦联盟的格局,史称“万邦”。在考古学上,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河流域、长江流域、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发现了六七十座龙山时代的城邑。其中,山西襄汾陶寺、浙江余杭莫角山、山东章丘城子崖、日照尧王城、河南新密古城寨、陕西神木石卯等城址,都属于龙山时代邦国的都城。这强有力地印证了万邦时期的邦国林立状况。 在从部落到古代民族的进展过程中,部族和部族国家是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已形成部族的情况下,各个部族之间的族邦联盟,是由部族走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