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VIP免费

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_第1页
1/5
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_第2页
2/5
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两省的土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总计 24万多的土族人(20XX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绝大部分生活在青海境内。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又是土族最大的积聚区。土族人除使用本民族的土族语外还广泛使用汉语。如今土族人的生产已由祖辈的半农半牧变成了以农为主、兼有少量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勤劳、善良、纯朴的土族人民制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本文将对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略作探讨。 一、 土族民歌的传承 据笔者对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实地调查,互助土族人的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这些活动按其性质和歌唱的关系,大致区分为四类:1.与宗教-巫术相关的活动;2.民俗中的仪式活动;3.集会活动;4.田间地头的歌唱活动。① 互助土族人音乐行为活动的传承方式可分为家族(同族)间的传承和群体间的传承两种。 家族(同族)间的传承是一种家族中自上而下,人与人之间以血缘为纽带的传承关系,广义地理解为给下一代传承所有的知识。从传承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即文化的)两个层面中,人类学家常以爷爷用过的手杖为例说明,一根平平常常的棍子,由于是爷爷用过的,也就由此被给予了文化含义。同样,学好一首歌,首先是如何正确地掌握它的音高、节拍和节奏等技术性含量的因素,其次,则是对蕴含其中的文化含量的把握和理解。在同族间的传承方式中,这种对音乐、歌曲文化含量的把握,既可以从家人的口传面授中学来,更多地则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例如代代相传的“安昭”(anzhao)舞,在村民中就流传着许多生动精彩的传承故事。又如,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新娘哭嫁歌(aagu ulaau dog)②,姑娘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出嫁前大约一个多月,妈妈或亲戚还会特意教她们唱。类似民歌传承的实例在互助土族人中真是举不胜举。互助土族人同族长辈中优秀歌手对晚辈的口传面授,形成土族民歌传承的经典方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群体之间的传承,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式的传承。在电视进入土族山村之前,人们劳动之余的主要娱乐就是在家中、在户外、在田野的唱歌活动。笔者采访的唱“把式”③阿生梅说,她之所以会唱无数民歌,是因为她心灵善记。一到聚众的歌唱场合,她就会用心听、用心记。她会在“没人的时候学着唱‘花儿’”,一年后,就能到“花儿”会上灵活演唱了。让她十分佩服的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土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