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MSA 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 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测量系统再现性和重复性,作为判定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检、是否可供使用、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失准及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和频率。 2、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测量系统的分析。 2.2 按照顾客和控制计划的要求,对公司的测量系统进行相应的MSA 分析。 3、术语: 3.1 计数型数据: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其结果可简单用“是/否”的形式记录。如外观质量检验。 3.2 计量型数据: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表示。如原铁水中 C、Si含量、高度尺数据等。 4、公司内运用MSA 的场所、评价方法: 序号 场所 测量仪器 评价项目和方法 评价频次 1 划线间 高度尺 重复性及再现性、线性 每年一次 2 成品检查 游标卡尺 线性 每年一次 3 理化试验室 直读光谱仪 原铁水中 C、Si稳定性分析 每年一次 4 型砂芯砂试验室 水分分析仪 水分偏倚分析 每年一次 5 打样机 紧实率偏倚分析 每年一次 6 透气性分析仪 透气性偏倚分析 每年一次 7 型砂强度分析仪 型砂、芯砂湿压强度 每年一次 8 外观质量检验 成品检查 小样法分析KAPPA 每年一次 9 成品检查 布氏硬度计 偏倚分析 每年一次 5、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订 5.1 按照顾客和控制计划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MSA 分析的具体测量系统。 5.2 根据测量系统的准确度要求和设备特点确定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5.3 根据被测对象特性的重要性和结果特点,确定测量者的数量、样本数量和重复测量次数。对于关键特性需要增加样本容量和重复测量次数,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置信水平。对于尺寸、重量大等样件较小的,增加重复测量次数保证测量结果的置信水平。 5.4 选用日常生产时的测量人员参加测量和分析。 5.5 选取正常生产时的产品作为样件,以提高样件的代表性。 5.6 选取的量具的最小刻度超过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5.7 针对具体的分析项目规定操作程序,确定测量的特性。 5.8 测量分析的研究方式应:确保各次测量的数据独立性;测量读数的准确性;每个测量者用同样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专人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 6 各种测量仪器的MSA 运作流程: 6.1 重复性及再现性——均值极差法 6.1.1 术语 6.1.1.1 重复性——又称设备变差(EV ),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