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迹 文本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读顺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表达的作家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联系实际体会对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生活,源于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悄、累、袅”等8 个生字(包括2 个多音字) ,理解相 关 词语的意 思。 2.引导学生读通 读懂 课文,理清 课文的写作顺序 ,了解孩子们在哪 里 寻到了月亮。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体会作者 回 忆 童年美好生活时流 露 出 的对家乡深 沉 的爱,理解“月亮属 于我 们每 个人 ”的深 刻 含 义 。 4.培 养 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 往和热爱,激 发学生的想 象 力 。 教学重点: 读懂 课文内 容 ,理解“月亮是属 于我 们每 个人 ”的含 义 。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 在回 忆 童年美好生活时所 表达出 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 排 :1 课时 一、激 趣导入 ,揭 示 课题 1.播 放 歌 曲 《 童年》 ,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引出 本文内 容 。 导语 :童年是一首 动 听 的歌 ,唱 出 了我 们内 心的欢 悦 ; 童年是一幅美丽 的画 ,展 示 着 我 们人 生的斑 斓 ! 我 们每 个人 都有属 于自 己 的童年乐 园 ,她 记 载 了我 们的 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上,就让我们睁大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感受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月迹”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追寻“月迹”来寄托种种思绪的。紧紧抓住“月迹”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 年生,陕西丹凤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