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卦是纯粹从管理技术角度来解读的,与传统的解释有点区别。 一、原文简介(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坤下巽上) 大意:观就是仰观,仰望之意。指仰观道尊德美的圣人或榜样。 仰观榜样的要点是一定要选择最极品的,最盛美的,那种可能引起歧义或者分散别人注意的二流货色不用考虑。这是塑造榜样的原则:学其上,得其中;学其中,得其下。 这就像在祭祀时,我们需要以诚敬之心,对最崇高,神圣的进爵灌地的降神之礼仰观膜拜,而对其后仪式过于花哨以至于可能引起大家崇高诚敬注意力分散的献飨荐神之礼就可有可无了。 百姓在仰观榜样的盛美道德,见到组织给攀榜样的至盛荣誉之礼,就能够受到感化而肃然起诚敬之心,这样就能心向往焉,组织就会因此提高凝聚力。 (盥,祭祀时进爵灌地降神之礼,荐,向神献飨之礼。顒,仰望,顒若,尊敬之貌。有孚顒若就是指在下之人信而仰之。) 传统解读: 中国古代各种仪式中,最壮美,最可观的就是宗庙祭祀,祭祀最可观的就是祭祀时进爵灌地降神之礼(盥,这是求神降临的仪式,是祭祀的开始,只有人心精诚至极,严肃至极才能请神降临)。到向神献飨之礼(荐,献腥献熟之时也,其礼数繁缛,人心分散,疲劳不堪),就很缺乏震撼灵魂的力量而没什么仰观价值了,这就是观盥而不观荐的意思。不荐就是不使诚意分散。所以孔子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中国传统是政治家一定会随时根据自己需要培育或塑造甚至伪造一个为天下表仪的榜样模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傲视草民,而且会让草民心怀极其庄敬的心情(其实十有八九做不到)观仰榜样,然后企图感化大家,洗脑大家,成为其臆想的驯服工具或粉丝。我们可以轻易按照忠义仁德标准举出一大筐这种榜样:忠君的,守信用的,舍己为人的,安于贫贱的,为国捐躯的等等等等,例如周公,孔子,关羽,岳飞,戚继光。。。。。雷锋,以及每年的十佳人物,双百任务等等等等,无不是为了驯服人心,凝聚意志而已。 塑造榜样两类,一是纯粹的道义或理想主义目标类,例如关羽,就是忠义的榜样。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光有理想的榜样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价值的榜样来追求向往,例如张良就比较理解人性,所以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以一个刘邦讨厌且得罪过刘邦的人封侯来示范追随刘邦的好处,以此为榜样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实际上 20 多年前 CCTV 不厌其烦报道的那些发家致富的所谓万元户其实也是这个目的:跟我走,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