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是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担当这一角色。美国经济成功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归功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并非是沙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油国,继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旗手。然而现在,随着全球经济的衰落,美国的领导地位受到了质疑。 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分散式生产、储存(以氢的形式)、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分配和零排放的交通方式构成了新经济模式的五个支柱。如果在本世纪上半叶实现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构建,中国还需要近四十年的努力,而这将创造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提供数百万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职位,并将使中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军人。 在今后的几年中,中国需要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做出重要的决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力发电国,煤炭在其能源比重中约占 70%。此外,最近中国政府宣布中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高达 134 万亿立方米,约是美国的两倍。作为一个拥有超过 13 亿人口、年经济增长率约 8.2%的大国,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国,其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更是占世界的 30%,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生产国。但是,中国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几乎均销往海外。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中国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只有 0.5%。鉴于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这一事实无疑令人失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其中海上风能资源占四分之三。根据 2009 年一项由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成果表明,只要中国提高补贴和改善输电网络,至 2030 年风力发电就可以满足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 中国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却仅仅在近些年才提上日程。中国的生物能与地热能的总量也相当可观,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对其漫长海岸线所蕴藏的潮汐能,中国也未开展有效的利用。 因此,中国陷入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的角力之中。中国蕴藏了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这一诱惑使中国倾向于更加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然而,煤炭和天然气固然令人兴奋,但是相比于巨量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却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