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一种翼手类动物,外形丑陋,在西方的历史文化中,其图形扮演了邪恶、丑陋的角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蝙蝠纹样却完全改变了现实当中的形象而被表现为一种外形美观、寓意吉祥的纹样。我国传统纹样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风尚,由五只蝙蝠与寿元素(包括寿字纹、寿桃纹、寿仙纹)组成的“五蝠捧寿”纹样是一种常见的吉祥纹样。按照古罗马时期哲学家奥古斯丁对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一种使我们感觉到一种事物加诸感觉之外的某一事物。[1] 符号学家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1857~1913)确定了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概念,他写道:我们把概念与声音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与能指这个词分别代表概念与声音形象。[2]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将符号能指与所指概念从语言学领域扩展到其它领域并作为符号分析的手段。对于“五福捧寿”纹的符号阐释可以从符号的能指(“五福捧寿”的形式)以及符号的所指(“五福捧寿”的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1.“五福捧寿”纹符号能指 对于“五福捧寿”纹样符号能指的分析包括蝙蝠纹样的造型、寿字纹样的构成以及整个纹样的形式布局。“五福捧寿”纹中最具特殊意义的莫过于蝙蝠纹的造型,因其一改蝙蝠原形的丑陋外表而变换为一种极具民族个性的美纹。 1.1 蝙蝠纹样 对于纹样的造型方式,先哲们将其概括为“观物取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在《装饰之道》中写道:所谓“观物”,即府仰观照的视觉感受方式,观天察地,所观临之物是大自然中、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事物;所取之象,是“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之象,即经过思维的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不同于原有物象的形象。[3]蝙蝠纹样造型中蕴含着概括与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人对于艺术的表现从来不拘泥于写实,而注重写意。这与西方古典素描体系当中追求的三面五调的写实主义完全不同。对于蝙蝠纹样,艺术家重点描绘体现蝙蝠主要特征的头、躯干与翅膀(见图1)。蝙蝠的头被描绘成三角形,前一角表示出蝙蝠的嘴唇部分,旁边的两角分别表示出蝙蝠的两耳。蝙蝠纹翅膀的描绘占据整个身形比例的三分之二,以曲线勾勒出蝙蝠主要的骨架形式,在一对主翼之上粘附了一对附翼。另蝙蝠的一对触须也极具夸张,蝙蝠原形中并不具有一对较长的胡须,在蝙蝠纹样中,蝙蝠胡须与其翅膀被统一成流畅的曲线,侧生在三角形的头部两旁,明显被艺术地加长加粗。曲线成为蝙蝠纹造型的主要要素。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