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 学、热爱劳 动、勤 俭 节 约 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 礼 貌 、诚 实 守 信 、友 爱宽 容 、公平 公正 、热爱集体、团 结 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和规则 意 识。 (二)能力 1、能够 初步认识自我,控 制和调 整 自己的情绪 和行为。初步掌 握 基本的自护 自救 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 清 楚 地表 达 自己的感受 和见 解,能够 倾 听 他人的意 见 ,能够 与他人平 等地交流 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三)知识 1、初步了 解儿童的基本权 利 和义务 ,初步理解个体与群 体的互动关系。了 解一些 社会组织 机构 和社会规则 ,初步懂 得 规则 、法律 对于 社会公共 生活的重 要意 义。 2、初步了 解生产 、消 费 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 学技 术 对人类 生存 与发展的重 要影 响 。 3、了解一些基本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