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十师一八四团学校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题负责人:宋振峰 李鲁霜 2 0 1 3 年 1 1 月 2 0 日 2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农十师 1 8 4 团学校 宋振峰 李鲁霜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合作成了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做起事来事倍功半、力不从心。惟有合作,方能形成合力,挖掘的潜能,创造奇迹。 众所周知,“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我国早就被推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即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指出了互帮互学的必要性及学习他人,借鉴他人的开放性学习观。“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深刻说明了集体智慧的重大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今天,“交流与合作能力”被视为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已成为目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赢得了各级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了实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着力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3 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了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不仅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还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合作或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切切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