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受戒》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优美的语言、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通过分析小说的对话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3)了解汪曾祺及其作品的特点; (4)感受文中的美和健康的人性。 2.教学重点: 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性美”。 3.教学难点: 把握对话中所体现的人物语言个性。 4.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阅读法、分析法、讨论法、PPT (2)教学课时:2 课时 5.教学步骤 一、引入 我们学习过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沈从文笔下描写的小小边城和美丽的少女翠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他的小说风格和审美要求也受沈从文的影响。汪曾祺自己曾说过:“……我曾问过自己:这篇小说像什么?我觉得,有点像《边城》。”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进入作者呈献给我们的一个像梦一样的世界。 二、课文分析 (一)关于作者作品(提问、讨论并补充答案)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 年考入昆明 西 南联 合 大 学中文系 ,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 年开 始 发 表 小说。1943年大 学毕 业 后 在 昆明 、上 海 任 中学国 文教员 和历 史 博 物馆 职 员 。1946 年发 表 《戴车 匠 》、《复 仇 》、《绿 猫 》、《鸡 鸭 名 家》等 短 篇小说,引起文坛 注 目。1950年后 在 北 京 文联 、中国 民 间 文学研 究 会 工 作,编 辑 《北 京 文艺 》和《民 间 文学》 2 等刊物。1962 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等,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1980 年后发表的短篇《受戒》和《大淖纪事》是其代表作,也是他的获奖小说。 (二)文章写作背景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 着 经本一句 一句 地听正 座 唱 ‘叹 骷 髅 ’(据 说这一段 唱 词 是苏 东 坡 写的)。” “我认 为和尚也是一种 人,他们的生 活 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