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计算机发展的各阶段,和各自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8):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元器件,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器件,出现了操作系统。 第四代计算机(1970-今):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器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微型计算机。 2.第一台计算机:年份 名字 ENIA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 3.计算机类别: 巨型机 大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 微机 信息与编码 1.进制与转换 (1)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计算机用二进制的原因:①电路简单,易于表示②可靠性高③运算简单④逻辑性强 (3)能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进制转换 2.存储单位 (1)位(bit):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两种状态,如0、1。 (2)字节(Byte):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是由八位二进制数组成。1Byte=8bit (3)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单位:KB、MB、G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4)字(Word):字是CPU 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数据的长度。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越长,计算机性能越强。常用的字长:16 位、32 位、64 位等。 3.各种类别数据的存储(特别是英文和汉字) ASCII 码:7 位→128 种 汉字的存储方式,能计算汉字的存储大小。 计算机系统 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奠定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在 EDVAC 设计方案中提出了“存储程序”原理 计算机的三个特征:①基本器件由电子器件组成②具有内部存储信息的能力,内部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③运算过程由程序自动控制 2.计算机系统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3.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分 运算器:负责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控制计算机的其他各部件,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内存: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 输出设备:向计算机用户输出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4.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5.CPU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 6.内存和外存 内存直接和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