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 :指人出生后首次接触并且掌握的语言。 2.第二语言 :指人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的,学习并且努力去掌握的语言。 3.母语 :本国,或者本民族语言。一般情况下是指第一语言,但是却与第一语言不等同。 4.外语 :指外国的语言。 5.目的语 :人们通过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言。 6.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7.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除了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社会,文化,心里等因素,是多层次的复杂知识和技能体系。 8.语言形式 :通常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形式。 9.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用语言完成的交际任务。 10.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1.教学原则: 是指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要求。 12.课程论 :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13.语构文化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14.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意系统,主要是指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首先是在一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15.语用文化: 16.习得 :指在自然环境下,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17.学习 :是指在课堂环境下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种语言。 1 8 .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1 9 .中介语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体系。 2 0 .对比分析:是指将两种语言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始于 4 0 年代的美国。 2 1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