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东小口中心小学 李建平 2 0 0 9 年1 1 月5 日 一、 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知识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未来审视今天的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 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是新课改需要。 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并努力探讨的课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实验和有效落实。相比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研究,明显是被冷落了,很多时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仅仅是体现教师理念的一种摆设,至于教学活动中是否有具体落实行为跟进?落实的面和度怎样?很少有人关注。参加过不少主题式教研活动,未曾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主角,听过不少专家的报告、评课,也未曾见它成为讨论的焦点。因此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已经走在其他两个目标的后面。 目前国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也少有专著产生。网上虽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是较为笼统,多是从大的方面阐述,如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应用于生活,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等等准确的说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