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概括地理解学前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2.初步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特色。4.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兴趣与愿望,体验成就感。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结构特点。2.本章教学难点是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理论。本章教学形式和方法:1.讲解演示法: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和素质教育观点;2.分组讨论法:什么是素质教育。本章教学内容和程序: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pre-schooleducation)的概念可以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 0-6、7岁上学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托儿所、亲子园、幼儿园等的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3-6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在接受入小学之前的教育。学前教育的概念在本书里作者采用狭义的理解:主要是对 3-6岁幼儿园三年制的幼儿进行的学前儿童教育,又称幼儿园双语素质教育。相对划分三个年龄阶段:幼儿初期:幼儿园小班 3-4岁儿童的教育;幼儿中期:幼儿园中期 4-5岁儿童的教育;幼儿末期:幼儿园大班 5-6岁儿童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概念(一)素质的定义1、《教育辞典》中认为,素质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它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为遗传素质,亦称禀赋。2、《教育学》中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人格素质、角色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等。素质教育中所讨论的素质,主要是指这种涵义。(二)素质的类型结构1、按素质层次划分:自然素质——遗传性、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文化素质——即在后天习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按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划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技能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3、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教育目的划分思想道德素质——从小学会做人科学文化素质——从小学会求知身体心理素质——从小学会健体审美艺术素质——从小学会审美汉英双语素质——从小学会双语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