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了解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劳动的必要性;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区分按劳分配和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能够区分居民的各种收入来源;掌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措施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利用各种分配方式来提高个人的收入。 二、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2. 科学精神: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法治意识: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公共参与:明白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是国家的事,个人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完善个人收入与分配的必要性,措施和要求。 教学难点: 1. 正确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多种分配方式分配。 2. 正确区分各种收入类型。 3. 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四、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 例 教学法、启 发 式教学、讨 论 法 2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 1:谈谈学生个人的家庭收入和支出分配情况,并分析这些收入和支出情况分别属于哪种收入?怎样提高收入水平?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 1: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问题 1.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和支出途径。 问题 2.根据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分析收入归类。 问题 3.主要措施有:劳动,多做几份工:投资,增加红利收入;房屋出租,知识兼职,搞发明等等按土地,资金,知识,科技,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再分配水平,社会保障金的支持等;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知识点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新课讲 授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活动 2:观 看 材 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