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美学》 - 1 -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6.A 7.B 8.C 9.A 10.D 11.A 12.B 13.B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20.B 21.A 22.C 23.A 24.A 25.C 26.A 27.A 28.B 29.C 30.A 31.C 32.C 33.D 34.C 35.B 36.D 37.B 38.A 39.C 40.B 41.C 42.A 43.C 44.B 二、名词解释: 1.是通过以审美和艺术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手段,以人生态度的改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为目的的综合教育形式。 三、简答题: 1.答:通过对美的产生的分析,可说明:美产生于劳动实践,美的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美的产生体现了人类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2.答:形象性、感染性、社会功利性。 3.答:导善功能;启真功能;健身功能。 4.答:以情动人,理寓其中;形象生动,意寓象中;自由欣赏,教寓乐中;潜移默化,效果寓于体验。 第二章 美感与审美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B 7.C 8.A 9.B 10.A 11.C 12.D 13.A 14.B 15.D 16.B 17.B 18.C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的美感即审美意识,它包括主体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刺激感觉器官而引起的感知、想像、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运动而产生的愉悦体验。 2.指主体的人对各种美的事物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 3.泛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简称审美观。 4.是指审美主体的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风尚和追求,又称“审美情趣”。 5.是审美观念的高级层次,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它有经验性的形象特征,又有“物质化”的外壳,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6.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用来评价、衡量事物审美价值的规则和尺度。 《护理美学》 - 2 - 7.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利的态度。 三、简答题: 1.答:美感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美感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这是指美的客体。②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是指审美的主体。③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联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纽带,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