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学生当“村官”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动机调查大学生当“村官”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动机调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更好地向农村地区输送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对1963名大连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化地分析了他们参加“村官”选聘的意愿和动机。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对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参加“村官”选聘的比例较低,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就业动机。针对上述问题,尚需通过政府、高校和学生的多方努力,以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进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就业动机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1-0062-03 “大学生村官计划”将引导和鼓舞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自海南省1999年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始至今,该项计划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自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至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上升到国家人才进展战略的高度[1]。2010年4月,中组部又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的通知》,明确至2012年中央政府财政补助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由10万名增至20万名,这标志着“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进入快速进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在任的“大学生村官”总数已经达到22万人,按此趋势,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量将可能稳定在30万人左右[2]。面对国家对“大学生村官”需求的快速增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加,高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村官”?他们针对“村官”的就业意愿如何?他们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参加“村官”选聘?目前国内较少有这方面的讨论。 本讨论以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为例,围绕大学生对“村官”政策的认知度,以及就业意愿和就业动机进行调查,以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一、讨论方法 (一)讨论工具 本讨论主要采纳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问卷开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问卷主体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涉及调查对象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