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好心当驴肝肺的感慨_好心当作驴肝肺好心当驴肝肺的感慨_好心当作驴肝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好心不得好报! 且不要说实事求是或和风细雨的善意批判,就是私下里的苦口婆心或好心提醒,也会让人觉得很不受用或多此一举。 既然都是好心好意,按说对方应当善意接纳,可为什么还会费劲不讨好呢 ? 这涉及到一个谨防陷入“人性丛林中带电禁区”的深层次话题。 世间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而在人性的丛林中存在着许多带电的禁区 ,假如你不小心、无意识,就会由于踩踏这片带电的禁区而受到看似无辜但却有因的损害。 一位公司老总当着秘书的面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的分公司经理说:你要注意一下自身形象啊!别穿太花哨的衣服去见客户,以免给人家留下不稳重的印象。然后,又特别举了一个因不拘小节而丢了合同的例子,叮嘱她别掉以轻心。分公司经理诚惶诚恐地表示感谢,可还没等总经理走远,这位就自言自语地说:你老婆穿戴那么土,想让我们学她吗?穿衣戴帽各好一套,管得着吗?更何况本人这才叫时尚交际呢! 你看,公司老总的一番好意,一不小心竟被歪曲误解到这种程度。 遍看周遭,社会生活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让好心人遭到奚落,承受委屈。那么,个中原因何在? 因为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当他踌躇满志、自我感觉良好之时,是陶醉的,是盲目的,是想不到不测、看不到危险的。中国的“醉”字右面是一个“卒”字,代表“死亡”,说明当一个人过于陶醉或醉酒之时,由于缺乏自知之明和防范意识,就有可能招致灾祸。 听到批判和劝诫不兴奋是人的天性。 譬如领导总是督促你做某件事,你会觉得领导对你做事不放心;假如你的同事常常提醒你别忘了做哪件事,你会觉得他认为你记忆力有问题;某人送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你礼物后,一个劲地问你喜爱不喜爱,你会觉得平添了额外的心理包袱导致不快进而不领情。 “只要我对你好就一定会得到相应回报”的确是个误区,有些事未必是“善有善报”――虽然你付出的是“善”,由于时机不对、氛围不对、心绪不对、对象不对,反而得不到善报,甚至是“以怨报德”。有许多实际例子证明:即使你的同事、朋友、亲人、爱人,知道你是为他好,但假如你没顾及到对方的情面和心理进展节奏执意而为,人家不但不欢迎、不领情,甚至还会认为你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累赘讨嫌。 所以,在人性的丛林中行走,一定要谨慎小心,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片好心、一番诚意,就可以莽撞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