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孟子“知言”美学价值讨论孟子“知言”美学价值讨论 刘峰 摘 要:“知言”是孟子的特长,也是孟子思想内容之一。孟子的“知言”说不仅对当时人们的心理和精神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具有深刻的美学意味,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孟子“知言”说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孟子;知言;美学价值 “知言”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章,公孙丑问:“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知言”是孟子所擅长的事情之一。对于“知言”的内涵,孟子自己解释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1]这是孟子对“知言”的独到见解。朱熹解释到:“此公孙丑复问而孟子答之也。诐,偏颇也。淫,放荡也。邪,邪僻也。遁,躲避也。四者相因,言之病也。蔽,遮隔也。陷,沈溺也。离,判去也。穷,困屈也。四者亦相因,则心之失也。人之有言,皆本于心。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后其言平正通达而无病;苟为不然,则必有是四者之病矣。即其言之病,而知其心之失,又知其害于政事之决然而不可易者如此。”[2]说明了孟子的本意,知道别人种种错误言辞的根源所在,这种透彻的洞察力,就是他所自许的“知言”功夫。 一、孟子“知言”本领 程子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又曰:“孟子知言,正如人在堂上,方能辩堂下人曲直。若犹未免杂于堂下众人之中,则不能辩决矣。”[2]这对孟子的“知言”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纵观《孟子》全书,我们的确可以发现孟子具备“知言”的本领,例如“齐桓晋文之事”。 《梁惠王上》章“齐桓晋文之事”讲到,有一次齐宣王坐在朝堂上,有人牵着一头牛从朝堂下走过,打算用这头牛来祭钟。齐宣王看到后,却要求以羊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易牛,因为他觉得这头牛很可怜,不忍心它毫无罪过却被杀害。百姓却都因此而觉得齐宣王吝啬,齐宣王对百姓此看法不解,孟子却说“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接着他分析了百姓觉得齐宣王吝啬的原因是,牛小羊大,用小的替换大的,百姓自然觉得他吝啬。孟子又问齐宣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意思是说,假如可怜牛毫无罪过却被杀害,那么宰牛和宰羊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直接击中齐宣王的内心,他回答不上来,笑着说:“我确实也不知道自己这是什么心理了,但我确实不是因为吝惜钱财才会用羊换牛的,听您这么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