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巧设情境,“理”字先行巧设情境,“理”字先行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有了情境,学生可以触景生情,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有效的情境还有利于难点大的突破,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利用中国结这一熟悉而操作性强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搭起了脚手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算理,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巧设情境;算理;探究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与运算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分數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等类型,并经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后将算法统一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如何让学生既理解算理,又掌握算法,便成为本课的难点. 一、情境创设的案例提出 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 2 米长红绳子做中国结.一个小中国结需要 15 米,一个大中国结需要 25 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 1:2 米红绳子可以做多少个小中国结?列式是 2÷15. 生 2:2 米红绳子可以做多少个大中国结?列式是 2÷25. 生 3:大中国结需要的米数是小中国结的多少倍?算式是 25÷15. 生 4:小中国结需要的米数是大中国结的几分之几?算式是 15÷25.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算式:2÷15 与 2÷25,这两道题你会计算吗?通过这两道题的讨论,同学们认为怎样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呢?之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字母公式概括.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计算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触境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因此,设计“做手工”情境,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 2 米长的红绳子做中国结.一个小中国结需要 15 米,一个大中国结需要 25 米,让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根据这一情境,学生可以将整数除法与分数除法的意义有机结合,并调动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熟悉的且带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下,学生可充分调动已有的整数除法的认识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 (二)计算教学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理” 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