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有效对策讨论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有效对策讨论 行为习惯引导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法律规范孩子的错误行为,对于孩子当前以及未来进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探究有效对策,以期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培育有所借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阶段,也是行为习惯培育的关键时期,老师、家长通过正确的行为引导,以及科学的行为训练,能够让孩子形成习惯模式,并在习惯的力量下促进孩子身心健康进展。当然,幼儿在成长中会出现很多不良习惯,而分析并纠正这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则是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的第一步。 1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方面,即孩子在吃饭、穿衣、洗漱、睡觉等方面存在不良习惯,例如一些孩子自己吃饭困难,挑食、厌食、剩饭、撒饭,贪吃零食,不规律饮食,不会用筷子,需要人喂,边吃边玩,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漱口;独自睡觉困难,有抚摸身体、恋物等倾向等。2.言行方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动,与身边的同学交头接耳;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浮气躁,言语逻辑混乱,词汇匮乏;缺乏耐心,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发脾气、使性子,常常半途而废;做事情磨蹭、拖拉,对老师、家长的要求置若罔闻;不爱劳动,在玩完玩具后,不能放回原位;在集体劳动中推诿、懒惰;说谎、说脏话等。3.心理方面,对家长或者某个老师的依赖性强,如每次入园,在家长离开时都会哭闹,常常跟在某个老师身后,不同意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面对陌生人局促不安,羞涩、忸怩,不能正常打招呼;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态度冷漠;在游戏、学习、生活中缺乏分享意识。4.社交方面,缺乏基本的礼貌,你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低,缺乏规则意识,不遵守公共秩序,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顺利与他人展开合作等。 2 促进幼儿习惯形成的有效对策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1 注意观察,分析不良习惯背后的原因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进展,而进展不应流于表面的行为引导,而是应该深化个体的心理、情感等内在层面。孩子不良习惯的出现必定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所以,幼儿老师在教学培育中,应对孩子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观察,不仅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更应该找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并对症下药,为孩子制定针对性的指导策略,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