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延优秀传统文化,促幼儿爱国美德延优秀传统文化,促幼儿爱国美德 一、背景来源——基于文化传承,起于园本特色,形成课程名称 《3~6 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祖國、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是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指南》引领下,我园开展了“多彩生命,欢乐启航”的园本特色课程,培育幼儿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的积极生活态度。基于园本特色,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进展特征和兴趣需要,确立了本次《我是中国娃娃,承学传统文化》的班级主题活动课程。 二、目标设定——结合品德教育目标与幼儿年龄特征,定位主题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展的根本也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幼儿品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第一点便是: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爱也是一种美德,结合幼儿品德教育目标,根据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操作性,制定以下目标: 知道国旗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及入小学的愿望;同意感受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及风情,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通过对京剧脸谱、青花瓷、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学习,萌发作为一名中国娃娃的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让多彩的生命欢乐成长。 三、课程建构——源于幼儿生活,立于经验认知,确立课程结构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幼儿园,我们常常会听到幼儿分享和家人去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会看到幼儿在游戏时跳皮筋、滚铁环等民间传统游戏。根据幼儿生活和知识的需要,从幼儿实际认知水平、兴趣特征出发进行设计,确定课程主体结构,并侧重于社会情感的教育引导。 四、课程实施——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深化幼儿爱国美德 (一)打造环境辅化课程,以视觉启迪幼儿爱国热情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进展。我们遵循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适宜性、幼儿参加性、开放性、经济性的环境创设原则,亲子、师幼共同创设了以中国风为主色调的主题环境。 1.主题墙“我是中国娃娃”,由教育活动生成的体现幼儿个性创作,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美的青花瓷纸盘画、京剧脸谱、民族服饰等来合理创设 2.区域环境设置,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的有效开展,及时观察和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