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汉匈战争的转折点-历史论文汉匈战争的转折点如果说西汉时代的中原国家与北方草原国家的战争需要有一个转折性的标志点,那么,公元前127 年发生的河南战役可以说当之无愧文 | 赵楚此消彼长:西汉的骑兵革命西汉军队于马邑进行的速决战略彻底失败,但此事带来一个直接后果,那就是,中原国家与草原帝国之间的外交与和平状态不复存在了。汉武帝指导下的西汉朝野, 和平政策已经成为昨日往事,以后,一切的未来都将交由浴血战神来决定了。回顾西汉时期中原对草原帝国的国防形势,应该注意到, 即使在和平的 70 年中,每到秋高马肥, 匈奴及其统治下的大小部落力量也不断对汉地的边界地区进行攻击, 这些攻击的目的在于掠夺财富和人口,这也是草原骑马民族的基本生存之道。为了应对这种攻击, 中原的措施是, 在边境地区实行高度军事化的行政,各边郡太守兼任该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而这些边郡的部队基本为骑兵, 一般每郡可以达到万骑,也就是一支独立战役力量的规模。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原对于草原的军力对比,西汉国家数十年来大力提倡马政。 依当时律令, 向国家提供良马一匹, 可以免除三人的一年赋税与劳役,而朝廷本身也利用西北各地适合繁殖和饲养马匹的地区,开设了二十几个大型军马养殖场所。 到武帝决定开战的时期, 国家马厂马厩中就有超过40 万匹,而在数十年的马政优先的社会环境下,中原人民则上行下效, 养成了一种狂热的骏马崇拜。当来自乌孙的优良马种因朝贡而引进,汉武帝亲自命名为“天2 / 6 马”,上下认为天马南来是一件举国的大喜事。马匹的繁多不仅改变了中原与草原的力量对比,更重要的是,这在中原第一次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革命。 西汉朝廷中央的直属禁卫武力南军设置了专门的精英骑兵部队, 其士兵则来自西部和北方各熟悉骑射的郡县,也包括志愿为中原效力的北方胡族士兵。 随着效仿草原帝国的大规模骑兵的建立,中原骑兵实际上拥有了远比匈奴人优越的军事力量,因为,中原骑兵不仅普遍装备了弩箭和铁制骑兵战刀的精良装备, 而且还拥有强大的步兵、 车兵的作战和后勤保障。 相比匈奴骑兵, 中原骑兵更具备职业化部队的特征,并且,他们是由高度组织化与丰富人力资源支持的部队。与汉军力量的成长相比,这一时期在军臣单于治下的匈奴却遭遇了一些内部问题。河南战役前后互有攻防的战斗记录表明,匈奴历次入侵的兵力均比从前规模减小很多, 基本在三、 五万骑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