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原文沁园春· 雪毛泽东写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译文北国那壮丽的风光,广袤的大地被寒冰封冻,洁白的雪花在千万里的空中飘荡。长城内外,雪花漫天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滔滔不绝的黄河,也顿时失去了它一泻千里的雄壮气势。群山逶迤 ,像银蛇在狂舞 ,高原连绵 ,好似大象在奔驰。若等到天气放晴的时候,再看那天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娇艳动人。祖国的山川是这样的壮丽,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争相为之奋斗。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没有注重文治;唐太宗和宋太祖,文学才华又略显不足。而当时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却只知道用弯弓射大雕。这些都已尘封为历史,真正能够称得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还要当今的人物。三、写作背景1 时间背景 :.1935 年 10 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 年 1 月 16 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 月 5 日清晨,部队来到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休整。 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 2 月 7 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写下了这篇词作。2、时代背景: 内部环境:当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 30 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到达陕北后,数万余中央红军仍难立足。当年的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 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造成中央领导层面临分裂的局面;红一方面军内部亦有个别高级将领率部脱离中央去别地打游击带来军心不稳。外部环境:东北军数十万人环侍在侧,国民党常胜将军卫立煌提十万大军守护潼关。当时民族矛盾激烈,日本占领东三省,在1935 年后又步步紧逼华北,企图扩大侵略。虽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政策, 此时,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三、诗词赏析首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开篇即点明了词中所要描写的时间和地点:即地域辽阔与严寒隆冬的北方雪景,总领全文。之后通过具体景象来体现雪景。“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