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当下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的成就及问题当下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的成就及问题 一、意义、方法和危机 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 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十分响亮的词,所以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我不妨也追逐一下时尚,将这个词作为本文的关键词。中国故事,说起来也很普通,中国当代作家在自己的小说中主要讲的不就是中国故事吗?但是谁在听中国故事呢?当然主要是中国读者。我们的作家似乎主要也是针对中国读者来讲故事的。20XX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中国作家莫言,20XX 年的国际安徒生奖授予了中国作家曹文轩,都向人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也同意听到中国故事。这也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故事包含了世界意义。假如总结过去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子为什么不是太大的话,也许其中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们的作家过去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对于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挖掘得不够。阅读近五年来的长篇小说,我有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作家们越来越重视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并且努力讲出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 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讲述中国的方法 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渴望,也为我们国家所提倡,也是当代中国作家的基本共识,我觉得对中国故事的讲述最重要的还在于个体,在某个作家具体的写作之中,所以我今日想以贾平凹的《老生》为例,谈一谈讲述中国的方法。我觉得《老生》的成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经验。 读罢《老生》,脑海中一直出现着贾平凹在“后记”中所说到的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与写作景象。那常常是在烟雾腾腾之中,作家沉思和凝望着自己的个体生命以及和自己的生命深切关联的中国历史。由此带给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启发就是,对中国故事的讲述一定要变成个体生命的内在需要,个体生命的必须。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二个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讲述要寄寓于一个超越性的独立个体。这种独立个体,在贾平凹的具体小说中,即体现在民间个体身上。 第三点,这种超越性的写作,还应该有作家独特的个人化的历史理解。 《老生》中的历史理解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它对“革命”起源的历史书写上,这种革命起源在《老生》中体现为暴力。 贾平凹的《老生》,无论是对他本人的创作,还是对我们的文学来说,兴许都是一种新的开始。 陈福民(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讨论员): 繁盛中的危机 我们能够看到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