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拟人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拟人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拟人化教育是针对幼儿的“泛灵”心理,将世界人格化,使幼儿将周围同化,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以此期待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育方式。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进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正如麦灵所认为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欢乐的适应情况。” 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我开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小班幼儿采纳拟人化的教育方法。于是乎在我们的教室,幼儿园里,周围的一切一切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都变的鲜活和生动起来。经过一年的实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小班幼儿进行拟人化教育会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培育幼儿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心理健康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接受和喜爱。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对于大多数乡镇的孩子而言,从 3 岁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若不及时消除,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幼儿厌学,对幼儿园产生恐惧, 而且小班的幼儿情绪波动大,反复不稳定。 如何使幼儿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前提是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意识到这一点,再结合小班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我们开展了“我和**宝宝一起上幼儿园”的活动,请家长帮助幼儿把他最喜爱的玩具,每天和孩子一起送入幼儿园。“我们小宝宝上幼儿园了,**宝宝看见了,在家没人陪他玩,而幼儿园里却有那么多小朋友,还有积木宝宝,橡皮泥宝宝??真快乐,所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也要来幼儿园!”通过一系列“我和**宝宝一起游戏”、“我和**宝宝一起睡觉”、“我和宝宝一起学练本领”等活动,幼儿的积极情绪逐渐被调动了起来,幼儿园在他们心里是一个让他们觉得宽松,自由和充满安全感的地方。 二、拟人化的教育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易于幼儿接受和认可,外在的法律规范久而久之便内化成了孩子的自觉行为。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和美感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物体拟人化,激发了孩子“泛灵”心理,对小班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