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设计的美学构建教学设计的美学构建 朱光潜先生是现代著名美学家。语文学界早已有不少学者关注朱先生的美学思想,对其美学思想的研读拓宽了语文教学讨论的视域思路,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大多着力在朱先生的文学观、阅读观、写作观等方面,近几年也有少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他的教育观。大家讨论的思路主要是从朱先生论著中寻找到与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与写作)直接发生关联的论述。这些论述是朱先生自己语文学习的心得。朱先生兼有学贯中西的学术素养及典雅清丽、深化浅出的话语风格,他的论述简明易懂又不乏真知灼见。他论读书的方法、写作的“四境”等确实为语文教学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以朱先生的美学精神观照语文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本身看作一个作品,用文艺批判的眼光对它的创作、欣赏与传播进行考量与审视,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 课堂教学作品的创作始于教学设计。它是老师制造性思维参加的过程,也是集中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结果——静态的教案与动态的课堂,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作品。对这一作品的讨论,学界惯常是从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或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的,对教学设计作为人类“设计活动”大家族的一员,其与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共通的美学特质始终没有引起讨论者足够的重视。而教学设计的制造性、审美性恰恰是语文老师职业幸福体验的重要源泉,也是优化教学效果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筆者试图借鉴文艺创作的视域,以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为主要解释与思考工具,对教学设计的美学品行进行澄清,对教学设计的美学意蕴构建的一般规律进行初步探寻,并对教学设计美学追寻的意义做出思考。以此探寻教学设计理解的另一种角度,并发掘朱先生美学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另一种启示。 一、发现教学设计“孤立绝缘”的美学品行 朱先生在《谈美》之《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将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分为三种:有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比较了三种态度的特征,并强调: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有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假如说以往我们对语文教学设计的讨论主要是从有用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 ,致力于“向善”与“求真”,笔者试图在本文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