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育随笔三题教育随笔三题 做大与做强 做“大”可以是一夜之间的事,而做“强”呢,则需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谁会择“难”而弃“易”呢?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促动你去做“强”,谁也不会去做傻子。 在弱与强之间,我们都会选择做强者,不会甘于示弱。好强是人类的共性 ,不能责备,甚至应该褒扬。当然,这与把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当作“特大喜讯”并“热烈祝贺”这样的“喜弱”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但是,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样,同样一件事,同样是出自良好的愿望,在有的人那儿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而到了有的人手里,则常常走了样,变了味。 比如,我们要的是“强大”,但在某些人那儿,“强大”就只剩下“大”了,“强”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先看我们的某些高校,一是“合并风潮”风起云涌,一是“改名运动”如火如荼,都是为了一个字:大。原本各有特色的多所高校被合并到了一起,内耗不止,矛盾不断,领导权、学科设置、招生、校舍……各个方面虽经磨合,但仍无法化解。大是大了,可各个学校的“棱角”却没了,都成了清一色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实力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大大削弱了。再说“改名运动”。在这股浪潮下,我们许多学校纷纷“变脸”。中专变成了大专,大专变成了本科。有的学校原本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名不见经传,忽然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某某大学”或“某某省市大学”,让许多学生、家长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名字变了,可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却没变,教学质量则因生源剧增但师资、教室、实验室、宿舍等条件匮乏而急剧下降。许多人只看“校名”就稀里糊涂让子女选择了某所“大”学。几年之后,学生一无所成才呼上当,可为时已晚矣。这样的“大”,带来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大”则表现出另外一番情形。现如今,独生子女居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多,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教育空前重视,可“优质教育资源”还是非常稀缺。于是,为了满足“需求”,一些办出了声誉的中小学,一是另开“分店”,到处设立分校,“连锁经营”;一是收购、兼并其它软、硬件均不能尽如人意的学校,“贴牌生产”。这些“新兴名校”,“名”虽有了,而“实”却不至:学校最关键的一环——“师资”质量没有上来。“新办学校”招来的名师不多,“兼并学校”还是原来那些师资,换汤没换药。这些“扩容”或“加盟”的学校,大则大矣,动辄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