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_第1页
1/5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_第2页
2/5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摘要】我国的数学教学一直注重形式化的演绎数学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培育学生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内涵和美学价值的认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增加的数学史内容,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它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新意迭出,在教学内容上的亮点之一是增加了数学史方面的内容,提供了有关的 11 个专题,指出要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进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数学属于理科,学的应该是如何解题这样的方法技巧,而数学史像是文科的内容,作为课外了解的扩充知识倒是可以,成为正式的教学内容似乎没有必要。这种思想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对数学教育目的和内容的理解误区:只重视形式化的逻辑演绎能力的培育,而忽视了学习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更内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数学史教学的教育功能作一下探讨。 一、学习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进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进展的作用”,而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今数学究竟进展到了哪个阶段?在科学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全面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日本数学家藤天宏教授在第九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报告中指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数学高峰:第一个是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它代表了作为科学形态的数学的诞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第二个是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时期,它为了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而产生,在力学、光学、工程技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第三个是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第四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数学时期,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时期。而数学历史上的三大危机分别是古希腊时期的不可公度量,17、18 世纪微积分基础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争论和 20 世纪初的集合论悖论,它同前三个高峰有着惊人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绝不是偶然,它是数学作为一门追求完美的科学的必定。学生可以从这种联系中发现数学追求的是清楚、准确、严密,不允许有任何杂乱,不允许有任何模糊,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