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体越界:自如与限定文体越界:自如与限定 提 要:鲁迅的散文小说之间的文体越界无疑具有独特的开创意义,假如从这两种文体跨越的朝向来看,可分为“化小说”和“小说化”两个层面:前者往往体现了鲁迅小说性增强的一面,而后者则使得思想的流动与延续更活跃。研讨鲁迅的文体越界不仅使我们可以看清楚鲁迅的经典实践,也可能让我们更清醒地评判现在。 关键词:文体越界 小说化 化小说 鲁迅 叙事 文学创作中各种文体之间的互动和各自的演变往往是不断进展的,其更新程度很多时候超出了批判家相对缓滞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到了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色彩/因素漂移的社会中,文体之间的界限似乎更加模糊。回到中国语境中来,1990 年代以来的文坛上,更多是由文学场域的积极构成者——文学刊物所引发、提倡的文体越界书写似乎颇为时髦,1999 年甚至被批判界称为“跨文体写作年”,当然,跨文体写作也可能成为一些作家自诩先锋的招牌动作/策略。 何谓文体越界?简单而言,它是指文学书写过程中对固有体裁法律规范的打破与跨越。假如从合成文体角度看,它至少包含了散文诗、视觉文本(visual-text)等体裁。而文体之间的文体镶嵌似乎更为常见。考虑到不同文体不断现代和进展的历程,一般而言,小说借用其他文体类型对其自身进行丰富和跨越的现象更多见,毕竟现代小说(novel)概念的被发明则被认为是1742 年,而无论是在卢卡契(或译卢卡契 Gorge Lukács 1885-1971)那里,还是巴赫金(M. M. Bakhtin, 1895-1975)那里,小说理论家们大多不约而同地视小说为一个不断进展的体裁。 需要指出的是,文体越界(trans-gee)和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而言,文本互涉是同文本的进展密切相关,指不同文本之间的互相指涉关联,或者用于指涉不同或并列文本(或陈述)之间的特别语义关系,它更多侧重意义方面的关涉。由于此概念有其自身繁复的使用历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此处不赘。而文体越界则首先是文体学层面的概念。但在实际中,也确实屡有学者将此问题搞混。比如郑家建在解读《故事新编》时,将文体越界分为文本的互涉性和文本的误读性两个类型,然后又指出其关键内涵是“一方面,它在文本内部制造了思想与文化上的对话与交锋,它表现的是一种主体思想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这种‘文体越界’,使得作家的创作,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思维方式。”显然,郑捆绑并混淆了文体和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