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进展的哲学对话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进展的哲学对话 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征程中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反映了综合国力和社会进展的整体水平,具有厚重的文化底气。理解文化自信的理论实质与现实意义,需要把握其历史传承与哲学内涵,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思考文化自信与经济社会进展的内在关系。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上述问题与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先生展开了深化探讨,陈先达先生关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进展问题的哲学阐释令人深思。 臧峰宇:陈老师,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征程中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基础性意义。您近年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等长文,深化阐述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本质与当代意义,在历史语境中阐释了文化自信的学术内涵。我在阅读中感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探究文化进展何以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自我更新和自我进展的规律。 陈先达:历史并非意味过去,它影响现实,昭示未来。回顾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要形成和维护统一的中华文化,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发生分裂,它的文化进展往往会中断。你说得对,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讨论它的本质,把握中华文化进展规律。这种讨论要有历史视野,近代历史表明,中国人没有失掉民族文化自信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孕育和培育了我们党的文化自信,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融合起来,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制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进展。所以说,文化自信与国家强大和民族独立密不可分,这里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我反对在纯粹文化范围内争论中国文化出路和自信问题,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进展实际看,没有中国社会的变革,没有民族独立和经济繁荣,我们的文化进展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与哲学内涵 臧峰宇:是的,文化自信反映了综合国力和社會进展的整体水平。理解文化自信有一个长线逻辑,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从春秋战国的诗书礼乐,到汉唐宋元的诗词曲赋,直至康乾盛世的杂剧传奇,历代思想家制造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