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建师范专科学校人才培育模式探究新建师范专科学校人才培育模式探究 教育部于 20XX 年制定的《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认为:我国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老师队伍整体素养与实施素养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老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上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并明确提出推动老师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进展,老师教育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具备条件的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部分中等师范学校改建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这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老师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新建师范专科学校人才培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新建師范专科学校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中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的基本条件是学历达标和质量达标。与学历达标相比,质量达标更为重要。所谓质量达标,就是根据小学老师实现专科化的要求,培育全面进展、德才兼备、热爱小学教育事业、适应素养教育要求的高素养小学老师。但从一些升格学校的运行情况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刚刚跨入高等教育系统,小学老师教育新的培育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新的培育模式尚未正式建立,所以,小学老师的水平不仅未能提高,据许多小学反映,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反而不适应小学老师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单一、口径不宽、培育模式与小学素养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1.人才培育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单一。 人才培育目标定位是关系到培育什么人和如何培育人的关键问题。根据教育部《面对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 20XX 年小学老师实现专科化学历的基本要求,中师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不改变其培育性质,只是提高培育对象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其培育目标应该继续保持在小学老师教育上。这样,既继承和发挥了中等师范多年培育小学老师的优势,同时又提升了培育对象的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符合国家“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初衷。但从一些学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定位来看,存在着不理性或不明确性因素,如有的学校定位为“为九年义务教育培育合格的师资”,有的学校定位为“为基础教育培育合格的老师”,有的学校定位为“为中小学教育培育合格的人才”等等。绕来绕去,定位就是不确定在培育小学老师上,总是喜爱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