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鱼子酱产业链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既不是传统产地,又不是名贵品种,中国的鱼子酱凭什么打入历史悠久的欧洲市场? 10 多年前的王斌怎么也想不到,养鱼也可以上市。 1997 年的王斌,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发处负责科研成果转化。他在济南看到了一个新鲜的养殖课题——从西伯利亚引进鲟鱼。 这种看起来生长快、品种新、抗病强的新品种,实在是太适合人口众多的中国了。水产研究院第二年就设立了鲟鱼工程研究中心。 小小一条鲟鱼,承担了两个国家级项目——农业部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引进杂交鲟、小体鲟》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施氏鲟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研究院从俄罗斯引进了数千万粒受精卵,到中国孵化育苗,又在黑龙江开展了野 生鲟鱼的捕 捞 繁育,雄 心勃 勃 地要 把 鲟鱼摆 上全 国人民 的餐 桌 。 鲟鱼养殖的难 度 出 乎 意 料 。“仅 仅 让 鲟鱼苗开口吃 东西,我 们 就花 了近 两年的时 间 。”王斌告 诉 《瞭望东方周刊》,最 无 奈 的时 候 ,他们 直 接 把 鱼虾 打成浆 ,对 着 鲟鱼嘴 灌 下 去 ,鲟鱼再 又吐 出 来。 如 何 让 “顽 固 ”又“挑 食 ”的鲟鱼改 成吃 人工饲 料 ,则 是一个更 大 的困 难 。 1999 年,成熟 的鲟鱼人工养殖技术向 全 国推 广 。鲟鱼,一时 成为 中国养鱼户 眼 中的摇 钱 树 ,高 峰 时 ,高 档 餐 厅 里 一斤 鲟鱼卖 到上千元 。 2 好景不长,水产研究院副研究员鲁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 0 0 2 全国的商品鲟鱼养殖量猛增到2 万吨以上,除了台湾、西藏等极少数省份,全国都在大规模养殖鲟鱼,养殖户数量猛增到数千家。 供过于求,鲟鱼价格一路狂跌到2 0 元一斤。 王斌出国考察后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来靠卖鲟鱼肉挣钱,竟是个“买椟还珠” 式的错误。 现代版“买椟还珠” 居住在千岛湖畔的渔民王水根,是这波大起大落的见证者。 2 0 0 6 年,王水根才重新养起了鲟鱼,“2006 年之前,鲟鱼肉是 1 0 块钱 1 斤,2 0 0 6年以后,鲟鱼养到3 年就有公司收购,4 0 到6 0 块一公斤。” 王水根说,此时他才知道,鲟鱼之所以贵,并不是因为鱼肉鲜美,而是鲟鱼的鱼子值钱。 养殖鲟鱼在千岛湖重新兴起,“千岛湖边的渔民,基本都在养鲟鱼,只是这次再也不愁跌价,因为鱼子产量小,而且 都卖到国外 去 ,再多的鱼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