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初识人工智能第二节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设计者 所属学校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内容标准 (2 )列举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通过演示或实际操作,体验人工智能的若干典型应用,知道其发展现状。 (3 )掌握知识的概念;学会知识表达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实质、研究目的和研究领域 ,本节则主要通过对上一节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已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后,再进一步的认识人工智能的得强大魅力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出现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 本节(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通过演示或实际操作,体验人工智能的若干典型应用,知道其发展现状。 2 ).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如机器证明、模式识别、机器翻译、人机博弈 、智能机器人等 ; 3 ).能够 列举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 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根 据学习 任 务 需 要确 定 信息需 求 和信息来 源 ,并 选 择 适 当 的方法获 取 信息、收集 信息、筛 选 信息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学习 活 动 和实践 体验,了解计算 器软 件 和机器翻译软 件 的使用方法; 3 ). 学会知识表达的基本方法 3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目标:1 )、激 发学生对人工智能学科的学习 兴趣 2 )、体会到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 值 ,培 养正 确 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 2 3). 通过学习和感受合理的看待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 高一学生(高一下班学年开设本课)大多是 16,17 岁 积极热情,表现欲强; 2. 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且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力 个别差异: 1. 部分学生的电脑知识较丰富,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力 2. 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比较感兴趣, 更愿意动手实践.只有少数学生比较排斥. 3. 个性也存在差异 初始能力: 本节作为选修教材《人工智能初步》第一单元中的一节,说明学生在选修本课之前对人工智能有一定的兴趣。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大多数仅仅是科幻片中的智能机器人,如《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