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析 普 希 金 《 驿 站长 》 中 小 人 物 性 格 及悲 剧 意 义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名词解释 1.“含泪的笑”:是对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概括。果戈理的作品往往采取讽刺的手法描写庄园地主的庸俗腐败,空虚无聊同时也抨击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如在《密尔格拉得》所包括的四篇小说之一的《旧式地主》中,既对地主阶级精神空虚、无聊予以嘲讽,又有所同情,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来使人发笑,深思之余,不自觉流出痛惜之泪,普希金和别林斯基因此称这种风格为“含泪的笑”。 2.“小人物”:是19 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类人物形象,由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创,他们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困苦,地位低位,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者的牺牲品,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者对他们给予同情,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3.“多余人”: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俄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一类贵族青年典型;他们受过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现实,但贵族生活方式使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最终一事无成。成为“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的“多余人”;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人都属于这一类典型。4.“新人”形象:19 世纪 50 年代后,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一般特点是: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有坚定、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5.“平民知识分子”: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于商人、军人、医生、农民、手工业者等家庭。50、60 年代,他们登上历史舞台,以更为激进的方式要求政府改革,公开号召俄罗斯人民拿起斧头来。从而揭开了俄国革命的第二阶段——“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浅析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