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_第1页
1/6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_第2页
2/6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马克思西方社会理论,是对现代化进展道路的思考。其核心主要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影响和指导了20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 卡夫丁峡谷 对现代化进展路径的思考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主题。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个主题在马克思那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思考主要限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本性,揭示现代化的本质、内在矛盾及历史进程,从而形成了他的西方社会理论,即资本主义理论。第二阶段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马克思思考现 代化的视野由西方扩展到东方,探讨后进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展路径问题 ,从而形成了其东方社会理论。 一、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晚年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并提出了东方社会进展道路理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第三卷“地租篇”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印度、中国、阿尔及利尔等西欧之外的东方国家的资料。其中奇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了他极大兴趣。马克思一度中断《资本论》写作,为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做了大量的笔记(学术界称之为“人类学笔记”)。在这些笔记中包含着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进展道路的理论。二是 19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青年革命者之间频繁的通信,使他们注意讨论俄国问题。 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制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等著名论断就是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提出来的。 二、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质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东方社会理论,它是相对于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主要以占世界人口绝大数国家和地区的东方世界为背景,特别是以印度、俄国、中国三国为典型,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进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质是探讨东方社会的历史进展规律,思考后进展中国家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展路径的理论构想。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人类学笔记”的探究过程。其主要思想散见于马克思讨论印度、俄国和中国的文章、通信以及晚期的《人类学笔记》中。这样,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就在逻辑上呈现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结构层面。这个层面主要讨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