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_第1页
1/3
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_第2页
2/3
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提出的重要论述,后世学者对此多有讨论。本文主要从“六经”形成、内容、性质三方面对其内涵及现代意义予以揭示。 关键词: 六经皆史;章学诚;经;史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史学思想体系上的一个重要命题。有些学者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史学思想上的一个创见,但其实在章氏之前早已有学者对此命题进行过论述,只是未能将其概括为“六经皆史”这一名词。“六经皆史”之说,是在对“六经”的形成、内容及性质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所生发出来的。 一、“六经皆史”之内涵 首先,从“六经”的形成上来说,章氏认为“古人不著书”。这是尊信古文經学,以“古史”来看待儒家“六经”。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何谓“述”?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保留传统文化。但是孔子并非盲目地保留继承,而是“信而好古”,对前代的资料加以考证,对考证过的抱有“信”的态度。比如,基于尧以前可见资料的匮乏,为保持对历史的审慎态度,《尚书》的第一篇只能是从《尧典》开始。再比如《诗经》是孔子从各国搜集诗歌,将各国诗歌中重复的篇目进行整合和删定,然后再根据其想要传递的社会价值来对篇目的顺次进行厘定。而《春秋》也是以鲁国国史为基础,孔子在经过充分的理解之后,在力求保持史书园艺的基础上而编纂的。所以“六经”并非是孔子的个人创作,孔子删定“六经”也绝非是凭空臆造,而是依据前代史官所记进行再加工。前代学者认为“古有史无经”也应当是从这一点上来说的。 其次,从“六经”的内容上看,章氏认为“六经皆先王之政典”。章太炎先生在讲授国学时对“六经”有这样的介绍:“《尚书》《春秋》是记事的典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籍,我们当然可以说他是史;《诗经》大半部是为国事而作,也可以说是史;《礼经》是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在后世本是史的一部分。《乐经》虽是失去,想是记载乐谱和制度的典籍,也含史的性状。只有《易经》一书,看起来像是和史没关,但实际上却也是史。”①在这里章太炎先生通过对“六经”的内容探讨来证明“六经皆史”。《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春秋》记载了鲁国的历史;《诗经》中反映着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如《硕鼠》发出了劳动人民的呼声,《鹿鸣》表现出嘉宾友人宴会的礼乐场景;《礼》《乐》是礼乐文化制度的反映;《易经》虽是卜筮之书,但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论“六经皆史”及其现代意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